阿里云服务器
当前位置: 首页 > 要闻
要闻 湘潭在线 2023-12-05 507浏览

青岛市即墨区:党建联建解增收就业“两大难”

提供就业岗位110余个、单土地流转一项预计村集体年收入超200万……看着颇有成色的“战绩”,青岛市即墨区大信街道德信村党委书记孙守吉久久不能平静,“感觉肩上的担子又重了”。

德信村含8个自然村,2300余户、村民将近7000人,每年外出务工人数约占村民数40%。“大部分人还是在村里,但是普遍不种地,长此以往,闲置土地过多,一年下来收入‘比脸还干净’。”孙守吉说。

自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,青岛市即墨区紧密结合辖区实际,采用党员教育培训融入乡村振兴实践的形式,将学习与发展有机结合、一体推进,不断破难题、促发展,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。

德信村作为以乡村振兴实绩检验党员干部主题教育成效的“第一试炼场”,针对村集体增收、村庄剩余劳动力就近就业两大“难题”,党员积极“答卷”、献计献策。

一月一次集中学习、半月一次经验探讨、一周一次典型发言、不定时“小圈聚会”,谁有了想法就上谁家去,两个多月下来,“共富工坊”的“架子”搭起来了——由村庄青壮年党员牵头;经营模式完善了——积极吸纳附近合作社,持续培育工坊特色;销售链完整了——与大型商超签订协议,并在传统销售平台的基础上利用电商平台,搭建购销渠道。

目前“共富工坊”参与党员共37名,吸纳青岛抬头生态农业有限公司、农益丰果蔬林业专业合作社、草场屯粮蔬种植专业合作社、嘉悦鲜派果蔬合作社四家经济组织入驻,采用土地托管、社会化服务、订单农业、特色种植等多种经营模式。成员之一的嘉悦鲜派果蔬合作社原生态无农药蔬菜已经与青岛120家综合超市达成供货协议;开发粮食种植、果蔬维护、土地管理等10余个无门槛岗位,解决110多名群众就业问题……

“共富工坊”建设取得初步成效,也让周边来此务工的村民尝到了“甜头”。“这个工作没什么技术门槛,每天工作7个小时左右,平均下来一天工资差不多110元。”“共富工坊”员工杨启显说。

“当前的主题教育就是在群众‘家门口’开展的教育,离着群众越近,越要突出一个‘实’字,对老百姓而言,能干实事、能带着致富就是好干部。”“共富工坊”发起人之一的张伟祥说,他们主动在学习过程中找准为民解忧的需求点和矛盾点,力争将更多主题教育的“成色”体现在群众笑脸上。

在学上下功夫,在做上出实招。走进即墨区田横镇雄崖所村的共富基地,眼前一片繁忙景象,村民们忙着给新出土的红薯去泥、分拣、装车,3至8两的优质红薯会在仓库进行二次包装后销售到全国各地,个头偏大或偏小的打包运送到加工车间制作红薯干。

雄崖所村党支部书记滕吉强算了一笔账:“今年雨水均匀,每亩地产量至少5000斤,按照现在的市场价算,每亩地至少盈利4000元。”

田横镇三面临海,山岭地多,沙质土壤和充沛的雨水,形成了特有的富含矿物质的生态环境,农民素有种地瓜的传统,但地瓜品种单一、缺乏精深加工,农户收入不高。了解到产业发展的困境,田横镇党委积极指导雄崖所村成立强村共富公司——青岛雄崖所绿色食品有限公司,与青岛乐泉种植有限公司深度合作,从种苗培育到精深加工引领全产业链升级。

依托公共资源共享行动,利用清收的2个闲置大棚,以“党建引领+新村参与+共富公司经营”的共富发展模式,开展地瓜脱毒育苗,解决村民“种苗品质不一、地瓜产量波动”的问题。公司和青岛农业大学等高校合作,成立“专家工作站”,培育萌芽性好、抗病力强的脱毒种苗,亩均产量提高20%至50%,亩均增收3000元至5000元。

党建引领聚合力,平台搭桥促共富,雄崖所村走出了一条共建共富的新路子。吸引更多的农民散户加入到种植队伍中,规模化种植进一步确保了地瓜产量和品质,又降低了公司成本,公司再以高于市场20%的价格与农民签订订单,反哺农民。同时公司还新成立了共富加工车间,增加了削皮、清洗、切条、蒸煮、烘烤、打包装货等新岗位,又进一步解决富余劳动力就业难题。从地瓜种植、分拣加工、包装物流等各个环节,都由共富公司参与引导,目前地瓜种植面积超过5000亩,产业链总产值达4000多万元,带动2800多户村民致富。

下一步,即墨区将紧紧围绕主题教育,不断创新实践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新路径,深化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机制,结合区位产业优势,因村制宜组建强村共富工坊、共富公司,发挥“组织力+市场力”的优势作用,激活农村发展要素,真正做到资源变资产、资金变股金、农民变股东,实现共同富裕。(经济日报记者 刘成)

湘潭在线

湘潭在线10000+篇文章

站点 微博

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湘潭在线立场,转载请注明出处

返回列表

拓展阅读

阿里云服务器

Copyright 2003-2025 by 湘潭在线 xt.shenzzx.cn All Right Reserved.   版权所有